主页 > 畜牧养殖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一、青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一、青蛙养殖技术

1. 品种选择

常见的养殖品种有黑斑蛙、虎纹蛙、牛蛙等。黑斑蛙肉质鲜美、生长速度较快,比较适合人工养殖;牛蛙体型较大,生长迅速,但对养殖环境要求相对较高;虎纹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需要办理相关许可证才能养殖。

2. 蝌蚪培育

饲料投喂:蝌蚪初期主要以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为食,3 - 4 天后开始觅食。可以投喂蛋黄、豆浆、浮游生物等。例如,将煮熟的蛋黄用纱布包裹,在水中轻轻搓揉,使蛋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随着蝌蚪的生长,逐渐添加一些配合饲料,如蝌蚪专用饲料,每天投喂 2 - 3 次。

水质管理:蝌蚪对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换水,一般每周换水 1 - 2 次,每次换水 1/3 - 1/2。同时,要注意保持水中溶氧量,可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或者保持水体流动来实现。水温宜控制在 20 - 28℃,如果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

密度控制:合理的密度有利于蝌蚪的生长。刚孵化的蝌蚪,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 1000 - 2000 尾。随着蝌蚪的长大,要逐渐分池,降低密度。

3. 幼蛙及成蛙养殖

饲料过渡:当蝌蚪长出四肢,变成幼蛙后,饲料要从以浮游生物和粉料为主过渡到以昆虫等活饵或人工配合饲料为主。幼蛙可以投喂蚯蚓、蝇蛆、黄粉虫等活饵,便于幼蛙捕食,同时也能提供丰富的营养。随着幼蛙的生长,逐渐添加人工配合饲料,训练幼蛙接受饲料。

饲养密度:幼蛙阶段,每平方米可放养 100 - 200 只。成蛙阶段,密度可适当降低,每平方米放养 30 - 50 只。密度过高会导致青蛙生长缓慢、疾病易传播等问题。

日常管理:保持养殖环境安静,青蛙胆小,噪音和频繁的干扰会影响其生长。每天要观察青蛙的采食情况、活动状态等,及时发现疾病或异常情况。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清扫,清除粪便和剩余饲料,保持环境整洁。

4. 疾病防治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定期对养殖池和工具进行消毒,可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青蛙的免疫力。

常见疾病及治疗:

红腿病: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患病青蛙腿部发红,行动迟缓。治疗时,可将病蛙捞出,用庆大霉素、高锰酸钾等药物进行浸泡治疗,同时对养殖池进行消毒。

肠胃病:通常是因为投喂不当,如饲料变质、投喂过量等引起的。病蛙腹部膨胀,食欲减退。治疗时,先停止投喂 1 - 2 天,然后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痢特灵等药物,连续投喂 3 - 5 天。

二、场地建造

1. 场地选择

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地方,如靠近河流、湖泊或有优质地下水的区域。同时,场地要地势平坦、排水方便,避免积水。交通便利也很重要,方便饲料和青蛙的运输,但要远离交通主干道,减少噪音干扰。

2. 养殖池设计

蝌蚪池:蝌蚪池一般面积为 10 - 30 平方米,池深 0.8 - 1 米。池底要有一定的坡度,便于排水。进水口和出水口要设置滤网,防止蝌蚪和饲料流失,同时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可以在池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金鱼藻、水葫芦等,为蝌蚪提供栖息和隐蔽场所。

幼蛙池和成蛙池:幼蛙池面积可以在 30 - 50 平方米左右,成蛙池面积可适当增大,一般为 50 - 100 平方米。池深 0.6 - 0.8 米,池壁要光滑,防止青蛙逃跑。池内设置陆地和水域两部分,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3 - 1/2,陆地可以铺设泥土、沙子或人造草皮,为青蛙提供栖

息和晒太阳的地方;水域部分要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水深 0.1 - 0.3 米,深水区水深 0.4 - 0.6 米。

防逃设施:在养殖池周围设置 1 - 1.5 米高的防逃网,防逃网要埋入地下 0.2 - 0.3 米,防止青蛙从地下钻出逃跑。可以使用塑料网或尼龙网,网眼大小要合适,既能防止青蛙逃跑,又能保证通风良好。

遮阳设施:青蛙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活,在养殖池上方搭建遮阳棚,遮阳率在 60% - 70% 左右。可以使用遮阳网或搭建简易的竹木结构遮阳棚,为青蛙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

二、青蛙养殖的场地要求?

地理位置

水源条件:青蛙养殖场地必须临近丰富、优质的水源。因为青蛙的生长环境离不开水,蝌蚪时期完全生活在水中,成蛙也需要在水中栖息和繁殖。理想的水源是清洁的河水、湖水或井水。如果使用自来水,需要提前进行除氯处理,因为自来水中的氯会对青蛙产生伤害。例如,

河水要确保上游没有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湖水要保证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交通便利:场地最好靠近交通要道,方便运输青蛙种苗、饲料以及成品蛙的销售。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靠近交通主干道,因为青蛙对噪音和震动非常敏感,过度的噪音会干扰青蛙的正常生活,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繁殖能力下降等情况。一般来说,距离交通干道 1 - 2 公里左右较为合适。

环境安静:青蛙生性胆小,容易受到惊吓。所以养殖场地要选择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避免频繁的人类活动和嘈杂的声音。如避开工厂、建筑工地、繁华的集市等场所,周边最好是有自然植被环绕的区域,像田野、树林边缘等环境是比较理想的。

地形与土壤

地势平坦:场地应地势平坦,这样有利于养殖池的建造和日常管理操作。如果地势不平,会导致养殖池的建造困难,排水也会出现问题,容易造成积水,从而影响青蛙的生存环境。例如,在建造蝌蚪池时,地势不平会使池底深浅不一,不利于蝌蚪的均匀分布和生长。

土壤特性:对于有陆地部分的养殖场地,土壤要求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和透气性。沙壤土是比较合适的土壤类型,它既能够保证水分的适当渗透,又能为青蛙提供较为稳固的栖息场所。避免选择过于黏重的土壤,因为这种土壤排水性差,容易积水,在雨季可能会淹没养殖池,对青蛙造成危害。

养殖池要求

蝌蚪池:

面积和深度:蝌蚪池面积一般在 10 - 30 平方米较为合适,池深 0.8 - 1 米。面积过大不利于管理,过小则可能无法满足蝌蚪的生长需求。合适的深度能够保证蝌蚪在不同生长阶段都有适宜的水深环境。例如,刚孵化的蝌蚪需要较浅的水层,随着蝌蚪的生长,可以逐渐加深水位。

形状与坡度:蝌蚪池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池底要有一定的坡度,一般为 1:10 - 1:20,便于排水和收集蝌蚪。在排水口处可以设置一个较深的集苗坑,方便清理和转移蝌蚪。

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要设置在相对的位置,并且要安装细密的滤网,滤网的网目大小要根据蝌蚪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 60 - 80 目,这样可以防止蝌蚪随水流流失,同时也能阻止外来的敌害生物(如杂鱼、水生昆虫等)进入池中。

幼蛙池和成蛙池:

面积和深度:幼蛙池面积可以在 30 - 50 平方米左右,成蛙池面积可适当增大,一般为 50 - 100 平方米。池深 0.6 - 0.8 米,这样的深度既能满足青蛙在水中的活动需求,又便于管理和捕捞。

水陆比例:池内要合理设置陆地和水域两部分,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3 - 1/2。陆地部分可以为青蛙提供晒太阳、栖息和捕食昆虫的场所,水域部分用于青蛙的游泳、繁殖等活动。

在水域部分可以设置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水深 0.1 - 0.3 米,深水区水深 0.4 - 0.6 米,方便青蛙在不同的需求下选择合适的水深。

池壁和池底:池壁要光滑,防止青蛙攀爬逃跑。可以使用水泥、瓷砖或塑料薄膜等材料来处理池壁。池底可以是土质的,但如果是水泥底,需要在上面铺上一层泥土或沙子,为青蛙提供自然的栖息环境。

防逃设施

青蛙具有较强的跳跃能力,所以需要在养殖场地周围设置有效的防逃设施。一般采用 1 - 1.5 米高的防逃网,防逃网要选用质量好、强度高的材料,如塑料网或尼龙网。

网眼大小要合适,既能防止青蛙逃跑,又能保证通风良好,一般网眼直径在 1 - 2 厘米左右。防逃网要埋入地下 0.2 - 0.3 米,并且用土压实,防止青蛙从地下钻出逃跑。

遮阳和隐蔽设施

遮阳设施:青蛙是冷血动物,对光照比较敏感,喜欢在阴凉的环境中生活。在养殖池上方要搭建遮阳棚,遮阳率在 60% - 70% 左右。可以使用遮阳网或者搭建简易的竹木结构遮阳棚。遮阳棚的高度要适中,一般距离地面 2 - 3 米,这样既能够提供良好的遮阳效果,又不妨碍通风。

隐蔽设施:为了让青蛙有安全感,在养殖池内和陆地部分要设置一些隐蔽物。在水中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金鱼藻、水葫芦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为青蛙提供隐蔽场所,还能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在陆地上可以放置一些石块、瓦片、竹筒或人工制作的蛙屋等,让青蛙可以在里面栖息和躲避敌害。

三、青蛙养殖池建造尺寸?

青蛙养殖池建造200平方米左右尺寸。

养殖池大小一般以200平方米为宜,东西走向,同时每个池塘均应设有进排水管道。池塘高40~50厘米,池塘中间有环沟,环沟宽约60厘米、深40厘米,中间留出3~5米宽的滩涂,供青蛙夏天上岸休息使用。

在滩涂上方布置遮阳网,高约80厘米,或种植撒播水稻,主要用于夏天遮阳、防高温。每个蛙池之间用40目以上的网片分割开,高约1米。同时整个养殖场用围网架起网棚,进行封闭式遮盖,避免鸟类捕食青蛙。

四、石蛙养殖技术及场地建造?

1、场地建设

在养殖石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场地的建造,最好可以选择地势开阔、背风向阳且水源充足的场地作为养殖场所。同时在养殖区域,需要建造孵化池、蝌蚪池、成蛙池以及种蛙池。

2、提供饵料

石蛙处于蝌蚪阶段时,只能食用糊状食物,此时可以为其提供蛋白含量高的米糊、牛奶等食物,等待石蛙生长成熟后,则可以为其提供黄粉虫、蝇蛆等活性食物,也可以为石蛙提供人工饲料。

五、青蛙养殖场怎样建造呀?

整体规划

首先要根据养殖规模和场地条件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养殖池的数量、大小和布局,以及配套设施如饲料储存区、工具房、消毒池等的位置。

例如,如果计划养殖 1 万只青蛙,按照每平方米放养 30 - 50 只成蛙的密度,大约需要 200 - 330 平方米的成蛙养殖池。同时,要预留出足够的通道,方便日常管理和操作。

蝌蚪池建造

选址与面积: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区域建造蝌蚪池。蝌蚪池面积一般在 10 - 30 平方米,大小可根据养殖规模适当调整。如果养殖规模较小,10 平方米左右的蝌蚪池就可以满足需求;若规模较大,可以建造多个 20 - 30 平方米的蝌蚪池。

形状与结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池壁最好用水泥砖砌成,表面要光滑,防止蝌蚪攀爬。池底要有一定坡度,一般为 1:10 - 1:20,在低端设置排水口,方便换水和收集蝌蚪。例如,一个 10 平方米的长方形蝌蚪池,长可以为 5 米,宽为 2 米,池深 0.8 - 1 米。

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要高于水面,使水能够平缓地流入池中,并且要安装滤网,滤网网目大小为 60 - 80 目,防止敌害生物和杂质进入。出水口同样要安装滤网,并且要连接排水管道,方便控制水位和排水。

水生植物种植:可以在蝌蚪池中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如金鱼藻、水葫芦等。这些植物能够为蝌蚪提供栖息和隐蔽场所,还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水生植物的种植面积一般占池塘面积的 1/5 - 1/4。

幼蛙池和成蛙池建造

面积与深度:幼蛙池面积一般在 30 - 50 平方米,成蛙池面积可适当增大到 50 - 100 平方米。池深 0.6 - 0.8 米,这样的深度既能保证青蛙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便于管理。例如,一个 50 平方米的成蛙池,长可以为 10 米,宽为 5 米,池壁高度为 0.8 米。

水陆布局:池内要设置水陆两栖环境。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1/3 - 1/2,可以用泥土、沙子或人造草皮铺设。陆地部分要设置一些隐蔽物,如石块、竹筒、瓦片等,为青蛙提供栖息和躲避场所。水域部分要划分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水深 0.1 - 0.3 米,深水区水深 0.4 - 0.6 米。

池壁处理:池壁要光滑,防止青蛙逃跑。可以采用瓷砖贴面、塑料薄膜覆盖或用水泥抹面等方式。如果使用水泥池壁,在建造完成后,要先注水浸泡一段时间,去除水泥中的有害物质,然后再放入青蛙。

防逃设施安装

在养殖池周围设置 1 - 1.5 米高的防逃网。防逃网可以选用塑料网或尼龙网,网眼直径在 1 - 2 厘米左右,既能防止青蛙逃跑,又能保证通风良好。将防逃网埋入地下 0.2 - 0.3 米,并用土压实,防止青蛙从地下钻出。在防逃网的顶部,可以向内弯折一定角度,形成一个类似屋檐的结构,进一步防止青蛙跳出。

遮阳和保温设施设置

遮阳设施:在养殖池上方搭建遮阳棚。可以使用遮阳网,遮阳率在 60% - 70% 左右。遮阳棚的高度一般在 2 - 3 米,以方便通风和日常操作。遮阳棚的框架可以用钢管、竹子等材料搭建,将遮阳网固定在框架上。

保温设施(针对有需要的地区):在气温较低的地区,需要考虑青蛙的保温问题。可以在养殖池周围设置保温墙,如用空心砖或泡沫板搭建,高度在 0.5 - 1 米左右。也可以在养殖池内安装加热设备,如加热棒、地热线等,但要注意控制好温度,避免烫伤青蛙。一般青蛙适宜的生长温度在 20 - 28℃。

配套设施建设

饲料储存区:建造一个干燥、通风良好的饲料储存区,用于存放青蛙饲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仓库式建筑,面积根据饲料储存量而定。要注意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地面可以用木板或砖块垫高,并且设置货架摆放饲料。

工具房:建设一个工具房,用于存放养殖工具,如网兜、水桶、消毒设备等。工具房要保持整洁,工具摆放有序,方便取用。

消毒池:在养殖场入口处设置消毒池,用于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消毒池的长度一般为 2 - 3 米,宽度为 1 - 1.5 米,深度为 0.1 - 0.2 米。可以用水泥建造,池内放置消毒药水,如漂白粉溶液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