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蛭生态养殖新技术?
水蛭养殖与水生植物间作
即利用水生植物茭白、莲藕、蒲草、水芹等及水域中丰富的底栖动物、浮游生物以及土中腐屑微生物等自然资源,进行养殖水蛭,是一项新兴的水产业,以独有的生态种养结合的生产新方式,收到了节饵、节水、节地的功效,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其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蛭池建造 在农村种茭白、植莲藕的池塘、沟渠、水田经改造后均可作为放养池。人工建造的饲养池埂高1.8米、水深0.8~1米、宽3米,长度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种茭白、植莲藕等水生植物面积占整个面积的三分之一,作水蛭栖息场所。也可人工在池底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供水蛭栖息。在与水面相平处设进、排水口各一个,并用网布拦住,以防水蛭外逃。新开池还要投入一些牲畜粪水,以培养浮游生物等,调节水质和提高池底腐殖质含量。 二、水蛭放养 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苗蛭(幼蛭)5万~6万条,种蛭可放20公斤左右。
三、日常管理
1.投喂饲料。以投喂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螺蛳、河蚌等,投喂要坚持“四定”投饲法,每隔3~5米处放一块猪血凝块等(可设食台用稀网袋吊在水中),水蛭嗅到腥味后会很快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但要注意及时清除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2.水质管理。严防农药、化工品污染水源,且不能用碱性太重的水源。水温过低的井水必须经过一定的流程,待温度升高后才能使用。夏天高温季节,为避免因池水温度过高而导致水蛭生长不良,应在池边种些遮荫植物等,并经常换水,使水温保持在30℃以下。平时每7~10天换一次水,夏秋高温季节每3~5天换一次水。
3.防治疾病。水蛭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无疾病发生,极易管理,只要做到饲料新鲜适口,水质肥而不腐、活而不淡,确保池水清洁即可。
4.捕蛭留种。早春放养的水蛭到9~10月已长成,可加工出售,为保证来年养殖水蛭种源,可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水蛭留种翌年生长繁殖,可按每平方米0.25~0.5公斤选留。
二、魏稻生态香米养殖技术?
种植方法如下: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低温以下生长缓慢。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
三、菱塘养殖生态甲鱼技术?
一、池塘条件:年底干塘后,挖除过多的淤泥,做好池坡和池埂,每亩用生石灰150-200公斤或漂白粉10-15公斤清塘,清塘7天后排干池水,曝晒数日后加入新水。
二、菱角栽种:3月份每亩种菱角25公斤,长成后菱叶覆盖水面80%左右。
三、甲鱼放养:3月份每亩投放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甲鱼120只(250克/只),甲鱼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药浴15分钟后下塘。同时每亩放尾重250克的鳊鱼13公斤、尾重170克的鲢鱼25公斤、尾重50克的鲫鱼30公斤。
四、赤眼鳟生态养殖技术?
1.3月5日放养规格12~14厘米、尾重30克左右的赤眼鳟鱼种,5号池 3000尾、亩放750尾,7号池5500尾、亩放786尾,同时配放规格100克左右的花、白鲢150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消毒鱼体。
2.套放青虾。试验池定产每亩仅400千克左右,其中赤眼鳟为300千克,花白鲢100千克,所以水质条件相对较好。青虾与赤眼鳟也有相似的水质要求,为套养青虾创造了基础条件,而且繁殖的虾苗也为赤眼鳟提供了天然的动物性饵料。每亩放养2000~3000尾/千克的幼虾4千克左右。 使用的饲料为通用型精养鱼配合浮性颗粒料,粗蛋白含量30%。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池鱼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以投料后25分钟基本吃完为准,实行定点投喂,将饲料投喂在用毛竹围成的方框形食台中。赤眼鳟具有明显的追食习性,所以定点投喂特别易于驯化,一般3天即可由撒喂收缩到食台。
除了每天投喂浮性颗粒饲料外,结合赤眼鳟喜食青绿饲料的食性,在池塘中保持一定浮萍或每天适量投放,以满足赤眼鳟对青绿饲料的需求。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附近无污染源,保水性能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少淤泥,面积2亩~5亩左右为宜,水深1.2米~2.0米。池水要求“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厘米~40厘米左右。
二、池塘消毒进水
池塘应清除过多的淤泥,冬季干池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化浆100公斤~150公斤消毒,消毒10天~15天后每亩可施放经发酵腐熟的粪肥200公斤~300公斤打基肥,然后用60目筛绢过滤进水。
三、鱼种放养
选健康活泼的优质苗种。鱼种放入前可用3%~5%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主养成鱼的池塘,一般每亩放养冬片鱼800尾~1200尾,混养塘每亩的放100尾~200尾。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赤眼鳟属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旱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主养池塘,采用全价配合颗料饲料为好,赤眼鳟的饲料粗蛋白的含量大致30%左右,还可捞取细绿藻及柔嫩、新鲜、适口的水草、黑麦草、蔬菜叶等作为辅助饲料。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8%。一般上、下午各投一次。投喂饲料要坚持“四定”的投饲原则,还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确定合理的投喂量。6月~7月及9月~10月摄食较旺盛,盛夏稍缓。
2.水质调控。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每天中午开增氧机1小时~2小时,晚上视天气情况适时开增氧机,以防鱼类浮头。pH值保持在7~8.5之间。在养殖中、后期(特别在高温季节),要及时更换新水,使池塘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25厘米~40厘米。10天~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全池泼洒一次,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防治。有条件的养户可根据池塘水质、水温等情况,每隔12天~15天左右施用EM液、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可有效改善水质状况。
3.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清除渔池周围的垃圾,食台(场)上的残饵,水面上的漂浮物等,做好各项工作记录。 1.每月泼洒一次氯敌杀菌宁进行水体杀菌消毒。
2.20天左右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用量10千克。
3.高温季节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态制剂。
4.对鱼病做到及时发现、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整个养殖期间仅在6月中旬7号池发现一次锚头蚤寄生性病害,立即使用阿维杀特杀虫药物进行治疗,效果很好。 5号池鱼、虾总产量1703.6千克,亩均425.9千克。其中赤眼鳟亩均302.7千克,平均尾重416克;花、白鲢亩均103千克,平均尾重710克;青虾20.2千克。
7号池鱼、虾总产量2874.9千克,亩平均410.7千克。其中赤眼鳟291.5千克,平均尾重385克:花、白鲢102.2千克,平均尾重730克;青虾17千克。 1.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配以浮萍和套养青虾提供天然动植物饵料的组合形式,有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降低了饲料系数。
2.适当降低单产水平,配以滤食性鱼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和以加注新水为主的水质调控技术,体现了生态养殖的综合效果。
五、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有哪些?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有:
1、水域环境的控制
在水产养殖中,水域环境是决定养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从前期选址到中期管理,都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首先,养殖户应当选择一处远离工厂或居民区的干净水域,并使用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确定符合水产养殖要求后,进行水域整理工作,例如要张拉防护网,防止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外逃,还要在养殖水域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等,增加水中含氧量。后期水产养殖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像气温变化、水位高低变化等,都是水域环境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苗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时,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尽量选择一些本地的水产品种,可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对提高苗种成活率以及后期的快速生长也有积极作用。另外,优良的苗种还可以降低后期病害的发生率,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也符合生态养殖理念。如果因为养殖需要,从外地引进一些新的品种,一是要接受渔业管理站的健康检测,防止外来苗种携带病原,造成本地水域污染;二是要求进行一段时间的隔离养殖,观察确定不会对环境或其他水生生物产生危害后,再在公共水域进行养殖。
3、饲料的科学喂养
水产生态养殖中,对于饲料的投喂也有专门的要求,除了要根据水域内苗种数量多少确定投喂量外,还要坚持“由少增多,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特别是对于养殖新手,应先投喂少量饲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水域(池塘)中饲料剩余情况,如果无剩余,下次投喂时可以适当增加饲料量。直到观察到水域中有少量饲料剩余,此时投喂量即为最佳。科学进行饲料投喂,能够减少水域因为饲料残余而导致水质败坏、浮游生物过度繁殖的情况,保证了水质纯净、健康。
4、药物的规范使用
生态养殖中,对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也十分关键。基于生态养殖理念的水产养殖,首先要做到对常见疾病的有效防范,例如掌握某一类疾病的发病规律,了解其致病原因,这样就可以在疾病暴发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更换水体、进行水体消毒等措施,避免爆发疾病带来损害。另外,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则需要按照渔业管理站的指导进行科学用药,使用低毒高效的绿色药物,精准把握用量,在短时间内取得治病效果,且不会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5、益生菌的选择
在淡水养殖过程中,有很多适宜淡水养殖品种生长的有益菌类,在养殖过程中需要重视菌类的选择工作。首先氏侍前,就是要挑选自然水域中的菌类,这一类菌类不仅能够帮助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同时也歼清是模拟养殖种类成长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菌类的投放也需要注意数谈让量,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会引发负面效果。其次,就是要根据养殖种类的特性来投放合适的种菌,通过这些种菌可以促进菌类更好的生长,以此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最后,就是在采购种菌时,一定要确保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并且经过一些试验确认种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投入使用。
水产养殖必须要是活水,不能够是死水,因为活水的水产养殖可能更适合养殖;生态水产养殖技术是利用科学环保方法养殖,利用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特点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六、东北黄鳝生态养殖新技术?
北方养黄鳝,需要解决过冬问题,这种动物比较怕冷,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如果用塑料大棚的话,最好能加一些采暖设备,保持室温暖度适宜。饲料一般要固定几种,用蚯蚓、小鱼和蚌肉等。另外,要注意给水消毒,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觉得有用点个赞吧
七、生态养鸡新模式?
生态养殖,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合理利用多种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养殖是在我国农村大力提倡的一种生产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人为地将不同种的动物群体以饲料为纽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链,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生态养鸡, 顾名思义就是在林地、草地、 荒山等地方养鸡, 让鸡在大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 全生态鸡需要补喂五谷杂粮, 为了提高养鸡的经济效益, 建议饲养非全生态型鸡, 辅以适当生态饲料喂养, 但必须严格控制化学药品或者饲料添加剂, 不然会污染肉质。
生态养鸡知识
生态养鸡新模式
1、林下养鸡
林下养鸡, 即在林园放养。 传统果林或山林树下杂草丛生, 而且果林锄草费用较高, 将鸡养殖在果林下,可以达到果园增产的目的。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鸡群在林下活动,会采食野草、 昆虫, 帮助林间松土、除草、 除虫; 二是鸡粪可以用作果林的生态肥料, 培肥沃土, 减少果林施肥; 三是林下养鸡, 鸡的口感独特,可以提高养鸡经济性。
2、稻田养鸡
稻田养鸡, 就要密切结合水稻各个时期的生长习性, 了解水稻病虫害和鸡苗的生长繁殖贵旅, 放养在稻田里, 吃掉落的稻穗或者是稻田里的杂草、 草籽、 昆虫, 辅以其他农家饲料,帮助鸡群生长。
3、 蔬菜大棚养鸡
蔬菜大棚养鸡, 夏天为凉棚, 冬天可保温, 冬天利用鸡在生长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和大棚吸收到的光热进行互补。 蔬菜生长吸收鸡排出的二氧化碳, 鸡粪也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从而建立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生态养鸡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可以选用无疫病地方的土鸡鸡苗或培育的优质鸡苗, 当地散养成功的、严格净化的鸡苗最好, 原则上要求鸡苗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强、 采食好、 生长快、 抗病能力强的鸡苗, 否则不容易养殖成活。
2、养殖场地选择和鸡圈修筑
养殖场地最好选择在污染少、 水源足、 交通便捷的地方。 鸡圈可以就地选择修建, 鸡圈地基高于四周, 周围修建排水沟, 充分保障鸡圈的干燥,防止动物疫病扩散, 饲养场地周围要建围栏或围网。
3、不同阶段鸡群的管理
(1) 育雏阶段。 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 抵抗能力差, 不能直接放养, 此阶段宜集中管理和饲养。
(2) 中、 大鸡管理。 仔鸡要慢慢增加户外养殖时间, 让鸡群逐渐适应环境, 一人在路上撒饲料开道, 控制投放量, 引导鸡在野外觅食。 放养首先要关注天气变化, 雨天不适宜放养,其次要注意防止鸡的天敌。
在喂养鸡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改变饲料投放、 饲料配比等方式, 改善鸡的色泽、 口感和营养价值等。 尽管生态养鸡会推迟鸡上市销售, 但所需的饲料减少, 鸡的单价有所提升, 使得农户的利益并不会因此受损。
(3) 育肥。 鸡在上市前两周, 不能再散漫养鸡, 要开始集中饲养、 适量散养, 提高饲料、 杂粮的脂肪含量,以便鸡能获取充足的能量, 育肥鸡群。
疫病控制
1、清理与消毒
鸡苗饲养前, 要对养殖区域进行消毒, 清理周边杂物和垃圾, 尽可能从根源上去除病毒的威胁。
2、疾病和预防
首先是在养殖场地的鸡圈位置,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的参观和访问,避免其他人来带来病菌。 其次, 要安排专人负责鸡圈卫生, 定期消毒以及灭鼠, 病死或淘汰鸡要及时消毒处理。最后要针对鸡群易发感染细菌、 病毒或流行病情, 进行喷雾、 滴鼻、 点眼等消毒, 翅膀刺种鸡痘疫苗时, 切忌要避开翅静脉, 注意查看刺种处是否有小肿块, 有就是成功了。 为了减轻疫苗免疫对鸡造成的应激, 可在免疫前后给予电解多维和其他抗应激的药物。
以上是养殖环境等生态养殖知识,在喂养方面也需要做到生态养殖,北京华夏康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金宝贝系列不仅包括发酵床等生态养殖环境培育,还包括发酵饲料的发酵剂,金宝贝发酵剂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养殖动物的采食量。发酵饲料是经过微生物(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厌氧发酵制成的,其中的酵母菌和芽孢杆菌等好氧菌的存在为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创造了厌氧环境,而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了乳酸,降低了pH值,这就使得发酵饲料产品具有了酸香味,而且饲料经发酵后均质、蓬松,从而改善了饲料适口性,刺激养殖动物的采食量。
八、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水产养殖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然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着水质污染、养殖产能低下、饲料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应运而生。
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借助生态学原理,维护和改善养殖环境,促进水产生物健康生长的养殖方式。它通过优化养殖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实现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既可以保护水质环境,又能提高养殖效益,对水产养殖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质保护与管理
水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传统养殖方式下,过多的饲料残渣和养殖废物会导致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品质和产量。而生态养殖技术通过引入生态系统概念,建立养殖系统中的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群落,实现了水质的自净和自循环。
在生态养殖系统中,生物体的不同功能相互协同作用,底负荷降解废物、水生植物吸收养分、生物群落共同维持水体的稳定。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质管理系统,监测和调控养殖环境中的溶解氧、温度、pH值等指标,生态养殖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水质的稳定和良好。
养殖产能提升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着产能不足的问题。而生态养殖技术能够通过合理的生态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域资源,提高养殖产能。
首先,生态养殖系统中引入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提高饲料链的稳定性和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其次,生态养殖系统能够通过养殖池塘水循环利用和底泥处理,减少了水质和饲料的浪费,提高了养殖的效益。再者,在生态养殖系统中,不同种类的水产生物能够共同生长,有效利用了生态资源,提升了产能。
资源利用与节约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往往存在着饲料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过度消耗。而生态养殖技术能够通过优化养殖系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生态养殖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循环农业的应用。养殖废物能够通过生物降解和底泥处理被有效回收利用,可作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实现养殖和农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在养殖过程中,通过合理管理和利用光能,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节约。
行业展望与挑战
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养殖技术需要丰富的科研支持和专业人才培养。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需要深入研究,探索适合不同地域和养殖品种的技术模式,并培养一支专业的科研团队和技术人才。
其次,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面临一定的难度。传统养殖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存在一些固有的养殖观念和习惯,推广新的养殖技术需要克服文化认知的差异和经济成本的压力。
总之,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通过保护水质环境、提高养殖产能、资源的利用和节约,生态养殖技术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海产品,并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微生物生态重养殖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能满足微生物营养和某些环境条件,使迅速生长增殖,表现其生理作用或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的操作技术。
培养微生物因种类和目的不同,采用的培养基成分、性状和培养条件亦异。
十、羊的生态养殖技术有哪些?
羊的生态养殖技术主要包括优选品种、科学饲养、草本植物种植、合理放牧、防疫保健等方面。
优选品种可通过选择母体强壮、抗病能力强的品种,提高免疫力和繁殖能力。
科学饲养可通过合理饲料配比和定量喂养,提高饲料转化率。在围栏内种植草本植物,提供天然的食物来源。合理放牧可降低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的破坏,并提供足够的运动量。
防疫保健可通过定期检查和治疗,预防疾病发生。这些都是羊生态养殖需要注意的方面。